早期全真道茶:從王重陽、全真七子到姬志真的道茶文學作品來考察
作者:賴賢宗(國立台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卷期:63卷第1期
日期:2018年3月
頁碼:1-20
DOI:10.6210/JNTNU.2018.63(1).01
摘要:
本文考察了王重陽、全真七子及姬志真的全真道道茶思想,全真道茶淵源於呂洞賓,故此文從此探索其淵源。到了王重陽的高徒馬丹陽對於丹道道茶的思想表述已經頗為完整,可以說是明白闡發了道茶的宗旨、基本原則,也包含了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學思想,本文陸續探討全真七子的道茶。馬丹陽等人的丹道道茶的文學作品不能只當作是品茶的茶詩茶歌來看待,而是同時要從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學思想來考察,兼備廣度與高度。考察全真道茶在文化上的廣度及其結構性,同時也要從丹道道茶思想的宗旨、基本原則來考察其高度,高度是指在丹道行法的視野之中,本文討論丹道文化的發揮,乃是以丹道茶道為例。丹道茶道在姬志真這裡也有更加完整的表現,且明顯的是配合丹禪合一來進行其行法,故設有一節加以專門討論。
關鍵詞:王重陽、全真七子、姬志真、道茶
《詳全文》
參考文獻:
- 唐•呂洞賓,〈大雲寺茶詩〉,《全唐詩》,清•曹寅等奉敕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6),卷858,頁9700。
- 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全唐詩》,清•曹寅等奉敕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2),卷388,冊12,頁4379。
- 北宋•王重陽,《重陽全真集》,收入《道藏》,第25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北宋•王重陽,白如祥輯校,《王重陽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 南宋•白玉蟾,《詠茶》,收入《中華道藏》,第19冊(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4)。
» 展開更多
- 唐•呂洞賓,〈大雲寺茶詩〉,《全唐詩》,清•曹寅等奉敕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6),卷858,頁9700。
- 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全唐詩》,清•曹寅等奉敕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2),卷388,冊12,頁4379。
- 北宋•王重陽,《重陽全真集》,收入《道藏》,第25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北宋•王重陽,白如祥輯校,《王重陽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 南宋•白玉蟾,《詠茶》,收入《中華道藏》,第19冊(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4)。
- 金•馬丹陽,《漸悟集》,收入《道藏》,第25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金•譚處端,《水雲集》,收入白如祥輯校,《譚處端 劉處玄 王處一 郝大通 孫不二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 元•姬志真,《雲山集》,收入《道藏》,第25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丁文,《茶乘》(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9)。
- 不詳(編),〈事蹟志〉,《呂祖志》,收入《道藏》,第36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不詳,《天台山志》,收入《道藏》,第11冊(上海市: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鄭培凱、朱自振,《中國歷代茶書彙編(校注本)》(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
- 姚國坤、王存禮、程啟坤,《茶文化》(臺北市: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2004)。
- 徐金華(編著),《青城山道茶》(北京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 許裕奎,《齊雲山道茶》(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
- 楊立志、李曉梅,《武當道茶文化》(北京市: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 趙衛東(編校),《丘處機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 趙衛東(輯校),《馬鈺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 餘姚市茶文化促進會(編),《影響中國茶文化史的瀑布仙茗》(北京市: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
- 賴賢宗,〈丹禪合修:早期全真道的丹禪合修思想〉,發表於第三屆經典詮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道家思想與生活實踐,2015年11月21-22日,國立臺北大學主辦。
- 賴賢宗,《茶禪心月:茶道新詮及其開拓》,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編)(北京市:金城出版社,2014)。
- 賴賢宗,《道家詮釋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1)。
Journal directory listing - Volume 63 (2018) - Journal of NTNU【63(1)】March
Early Chuan-Chen Daoist Tea
Author: Shen-Chon La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Professor & Research Center for East-West Philosophy and Hermeneutic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Director)
Vol.&No.:Vol. 63, No.1
Date:March 2018
Pages:1-20
DOI:10.6210/JNTNU.2018.63(1).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sits the history and conceptions of tea in early Chuan-Chen Daoism. The role of tea in early Chuan-Chen Daoism can be traced to Lu Tungpin (呂洞賓). The present article addresses the symbolism and practices of Daoist inner alchemy that are implied in the tea poems by Wang Chongyang (王重陽), Qiu Chu-ji (丘處機), and Ma Danyang (馬丹陽). Ji Zhizhen (姬志真) wa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masters of early Chuan-Chen Daoism. He wrote numerous works about Daoist tea that illuminate the intersection of Daoist alchemy and Zen medit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Ji Zhizhen’s conception of Daoist te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oist tea and inner alchemy.
Keywords:Wang Chongyang, Chuan-Chen Daoism, Ji Zhizhen, Daoist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