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錄列表 - 21~30期(1976-1985) - 第二十三期 (1978)

聲調成分中音長的問題 作者:陳秀英

摘要:

一般語言學家大多數認為「音高」為聲調的主要成份。如趙元任先生的「五點制」為傳統的中國語言學聲調研究之最具代表性者,是以比較各聲調的高低,以為分別 相對音高的標準;派克先生認為聲調之主要對比在於相對的音高;其他語言學家諸如布拉茲曼先生、王士元先生等也都認為音高在聲調裡佔最重要的成分。但對音長 都未作考慮。
近年來吳南施女士假設:「所有的升降調幅都應分析為由連續性平調相連所組成的。」這種假設是基於「聲調的辨音成分,即是音高成分」而來的。也因此她必須另 作假設,即「所有升降調幅只能出現於長母音音節,短母音音節沒有此種升降調幅。」而抹殺了音長。且和閩南語、廣東話及豪撤語(一種非洲語言)等之升降調幅 出縣於短母音音節的現象相抵觸。
另有部分語音學家及語言學家,曾經建議,音高並非絕對是國語聲調裡,最主要的聲學上關聯者。聲學實驗報告顯示聲乃是相當複雜的語音現象,至少包含有下列三種成分:
音高-指音形成時,由聲帶顫動的頻率而得音的高低。
音強-指音形成時,用力的輕重。
音長-指某音所佔時間久暫。
本篇目的在討論聲調的辨音成分,不止音高,亦應包括音長在內。同時併討論如果音長亦為聲調的辨音成分之一,則吳南施第二項「限制升降調幅,只能出現於長母音音節」的假設不能成立。

《詳全文》

Journal directory listing - Volume 21-30 (1976-1985) - Volume 23 (1978)

Length as a Component of Tone Author: Hsiu Ying Chen

Abstract: